随着电子产品微利化,加速全球PCB生产基地的重新配置,我国大陆兼具成本导向与市场竞争力的优势,使得企业相继前入投资,我国在2006年即己逐渐提升至全球第一大生产国。IEK表示,许多欧美PCB企业经历上一波产业景气低潮期,因不堪亏损而逐步退出市场;在此期间,亚洲较具规模的供应商则改变策略,持续布局着中国厂,积极争取欧美释出的高阶订单,因此在一消一长之间,近年来欧美企业影响力大幅滑落,包括VIASYSTEMS,MULTEK及TYCO等企业,纷纷掉落到前10大厂排榜外,亚洲居全球PCB主导地位的形势俨然确立。
由于香港PCB厂商最早开始于大陆投资设厂,长期以来,港商一直扮演大陆PCB产业领先投资者的角色,主导整个大陆PCB产业的发展方向,因而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。根据IEK统计,2004年港商对大陆PCB产值约贡献30%的比重。然而,随着台商大张旗鼓地进驻大陆地区,并将大陆视为第二生产基地,近来来台商己对港商造成莫大的冲击与威胁,使得其在整个大陆PCB制造业的主导地位,面临到强大的挑战。
港商以集团控股的方式经营PCB事业,亦影响到许多具有潜力的大陆本土商,例如汕头超声,深南电路及太平洋等。虽然目前大陆本土PCB厂商的规模多数偏小,但此种通过集团经营的方式,将有助于其在困境中存活,同时在大集团的支持下,未来将有机会挑战外资大型PCB厂商的潜力。
根据研究机构统计,全球PCB产值未来5-10年复合增长率为6%,而我国同期间的复合增长率则为13.8%,是全球的2倍之多,到2010年我国的PCB产值为179亿美元,占有全球的33.1%,稳居全球最大的生产重镇。
PCB设备供应商表示,欧美等国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,使得PCB在中国发展潜力极具成长空间。随着商机浮现,中国本土的PCB企业也极具成长空间。因此近年PCB本土厂商也逐渐崛起,以美维,建滔的规模最大。在政策保护下,包括服务器,基站领域等PCB多由我国厂商自行供应,这难免会挤压到其他PCB企业的生存机会。但换个角度来说,随着市场蛋糕一直增加,即使部份应用领域的PCB机会被侵蚀,但PCB厂商在中国发展成长仍可期。
随着外交大举进驻中国,虽然PCB需求仍不断增长,但似乎跟不上产能扩充的速度,产业快速扩张,导致供需失衡的现象,即使如此,令人不得不忧心重现产能利用率下滑,进而引发新一波削价抢单的恶性竞争。
在大陆持续扩张的市场规模中,台商一直扮演着重要推动力的角色,若单以台日韩3地企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PCB产值规模而言,近几年在台商积极布局及大举扩产下,大陆PCB产出比重己遥遥领先日韩等竞争对手,IEK预估台商对大陆PCB产值的贡献度逐年提升,未来甚至可能到达占大陆地区产出50%以上的比重。